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獻分享

國際趨勢文章分享-目標基因定量技術應用於調查整治場址(106/03)2017/07/20

qPCR法為目前常用於定量現地場址中目標基因之技術,Behrens et al. (2008)應用qPCR技術分析連續流管柱中Dehalococcoides屬的16S rRNA及pceA、tceA、vcrA、bvcA基因,實驗中PCE在管柱中被完全降解至乙烯,且進流處之降解率最高,剛好也是Dehalococcoides 16S rRNA基因濃度最高之處,bvcA為實驗中表現量最高的基因,且集中於管柱的進流端。 van der Zaan (2010)於150個監測井中監測Dehalococcoides的16S rRNA及tceA、vcrA、bvcA基因,並與現地水質化學資料進行關聯性分析,發現Dehalococcoides的16S rRNA與溶解性有機碳(dissolve organic carbon)和適合氯乙烯類化合物降解條件有關,而vcrA基因數量則與含氯乙烯化合物濃度間具顯著的相關性。 另外在一受TCE污染的場址中,經過生物添加和生物促進的施用下,Dehalococcoides屬的16S rRNA基因數量增加了1,000倍(Lee et al., 2008),處理末期VC及乙烯的產生也與vcrA、bvcA基因的出現相符。

資料出處:

詳附件

相關檔案

1. 2017-3 monthly report_form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