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和工業副產物應用於改良富含重金屬的採礦土壤的潛力2020/08/24
採礦活動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也需考量減少其造成的環境影響,以便使其獲益同時,也能克服可能的風險。該研究評估了使用低碳足跡廢棄物和工業副產物的環保技術做為鋅礦區植被恢復的土壤改良劑的可行性。該研究之目標是選擇適當的土壤改良劑,用於恢復這些區域,而重點必需是低成本的材料。改良劑的選項包括石灰石、污水污泥、生物炭和堆肥後食物殘留物,並以其化學成分和結構形態做為特徵。來自位於露天礦區內的三個不同區域的土壤樣品(Entisol、Oxisol及Technosol),在培育60天間持續增加每種土壤改良劑的劑量,然後再以該研究之本土物種Andropogon gayanus進行培養。改良劑不僅能夠改變土壤的pH值,還能改變Cd、Zn和Pb的植物有效性。石灰石和生物炭造成研究中最高的pH值,因而降低了金屬的植物有效性。所有改良劑都改善了種子的發芽情況;然而,堆肥食物殘留物仍然呈現相對不好的成效,這可能使其較不適合做為土壤改良劑來用於土壤植被的恢復。該研究結果顯示,生物炭是採礦公司的副產物,是最適合做為增進鋅礦區植被恢復工作的改良劑,不僅因為其效率和成本,而且還因為其低碳足跡,這也是目前相關“綠色整治”所提及的趨勢。
Ref : Martins, GC; Penido, ES; Alvarenga, IFS; Teodoro, JC; Bianchi, ML; Guilherme, LRG, Amending potential of organic and industrial by-products applied to heavy metal-rich mining soils. Ecotox. Environ. Safe. 2018. 162:p. 581 - 590.
資料出處:
文獻來源
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