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獻分享

抗球蟲家畜用藥做為地下水中新興有機污染物的研究2021/03/11

一、動機:為了滿足全球對食品需求的增長,食品生產體系的集約化導致家畜用藥成為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球蟲藥是一種家畜用藥,用於控制食用動物中的球蟲病,主要在禽類生產中具有預防作用。糞便排泄隨後經由土壤擴散至地下水提供了潛在的污染途徑。關於這些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宿命和存在的資訊很少,因此這些物質是潛在的新興有機污染物。 二、方法:該研究調查整個愛爾蘭共和國地下水中抗球蟲化合物的發生情況。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109個點位(63個鑽孔和46個泉水)對26種抗球蟲藥(6個離子通透促進劑和20種合成抗球蟲藥)進行了分析。 三、結果:根據以下來源和途徑等因素對地點(在每個點位的影響區(ZOC)範圍內)進行了分類和選擇:(a)沒有家禽活動(b)含水層的主要類別和(c)地下水的主要脆弱性。在濃度為1至386 ng/L的24%的點位中檢測到7種抗球蟲藥,包括4個離子通透促進劑(lasalocid、 monensin、narasin及salinomycin)和3種合成抗球蟲藥(amprolium、diclazuril及nicarbazin)。monensin和amprolium是兩種最常檢測到的化合物,分別有15%和7%的點位佔比。多變異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來源因子是抗球蟲藥發生的最重要驅動因素,在發生與途徑因素之間沒有明確的關係。研究發現,與不存在家禽活性的情況相比,當採樣點的ZOC內存在家禽活性時,檢測抗球蟲化合物的可能性是6.5倍。 四、小結:這項工作是對愛爾蘭地下水中這些污染物的首次檢測,它有助於拓寬我們對環境的認識以及抗球蟲家畜用藥之環境宿命。

資料出處: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污基管會

相關檔案